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举办产业工人电子电工技能培训班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举办产业工人电子电工技能培训班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举办产业工人电子电工技能培训班原标题:疗愈(liáoyù)山水 再造山河
——宁夏实施六盘山“山水工程”修补生态伤疤纪实(jìshí)
云雾缭绕(liáorào)的六盘山(图片由固原市委宣传部提供)
绿阴(lǜyīn)幽草胜花时,一晴方觉夏已深。
盛夏时节(shíjié),六盘山的山间、河畔、田园、村落,举目皆是诗。
而今的满目美景,宁夏六盘山“山水(shānshuǐ)工程”项目功不可没。2023年6月,涵盖林草生态修复、河流湿地生态恢复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田整治(zhěngzhì)、矿山生态修复和生态安全与保护修复监测6大类工程的103个子项目的“山水工程”开始实施,项目争取到中央项目补助资金20亿元。两年来,“山水工程”一步步疗愈山水,修补这片土地(tǔdì)的生态“疤痕(bāhén)”。截至目前(mùqián),已(yǐ)实现(shíxiàn)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56万亩,完成(wánchéng)营造林10.62万亩,实现治理退化草地修复面积2.74万亩。
2024年11月,宁夏固原市入选“自然城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shūróng)的(de)城市。各县(区)依托项目实施,结合山林权改革,通过林草生态修复治理,探索“以地换林”新路径,推广“以林养林”新模式,蹚出“山林+增绿护绿”“山林+庭院经济(tíngyuànjīngjì)”等“山林+”改革新路子(xīnlùzi),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资产和财富(cáifù)转化。
隆德北象山:山清水秀迎客(yíngkè)来
6月(yuè)22日一大早,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居民(jūmín)李恒一路慢跑行至北象山(xiàngshān)。“北象山比以前绿多了,除了像我这样跑步的,还有一些专门来这里看风景的游客。”
位于隆德县城(chéng)北侧的(de)北象山,正呈现出一年中最蓬勃的模样。板蓝根谢了黄花,进入(jìnrù)6月的果期,丛丛绿叶摇曳。一簇簇迎来盛放期的紫花苜蓿点缀于满山青绿中,煞是好看。
“北(běi)象山属于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de)乱采滥挖,让北象山遍地矿坑,不仅(bùjǐn)当地地貌破碎不堪,植被也遭到严重破坏(yánzhòngpòhuài)。”隆德县城关镇隆泉社区居委会(jūwěihuì)主任王亚辉坦言,彼时支离破碎的北象山不仅是隆德县作为园林县城的一块“伤疤”,也是每个隆德人心中不可言说的痛。
2021年,宁夏编制印发《贺兰山、六盘山、罗山(luóshān)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0—2025年)》。北象山(xiàngshān)历史遗留废弃(fèiqì)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在被列入专项的同时,也(yě)成为六盘山“山水工程”的一个子项目。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支持下,隆德于2023年6月(yuè)起对该区域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矿山生态修复的(de)过程,就是以科学的方法让失去生态价值的废弃矿山重新恢复生态功能,由外至内让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价值优势的过程。”隆德县自然资源局(jú)项目办主任薛新乐介绍,通过挖高(wāgāo)填低(tiándī)、修建挡土墙和(hé)排水渠,运用“挂网(guàwǎng)喷播植生(zhíshēng)+密植坡面+补植补栽”技术,消除矿区内的遗留采坑和不稳定边坡造成的安全隐患,密植紫穗槐191万株、补植补栽苗木22万余株、新建柳谷坊71座,实现生态修复面积4242.45亩。
北象山脚下的(de)(de)花田云海(yúnhǎi)民宿,见证了北象山“伤口的疗愈”的过程。2009年,姜保(jiāngbǎo)(jiāngbǎo)来到隆德做苗木生意。那时的北象山留给他的印象是“山光秃秃的,附近的沟渠也(yě)总是干涸的”。这两年,随着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推进北象山慢慢复绿,游客也渐渐多起来,姜保便尝试开餐厅、建民宿。姜保介绍,他的花田云海民宿有30间房,到了七八月至少得提前15天预订。
针对(zhēnduì)北象山历史遗留废弃(fèiqì)矿山的“靶向治疗”,让如今的北象山呈现出“乔灌融合、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自然景观,实现了从(cóng)“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绿色转变(zhuǎnbiàn)。2024年底,北象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宁夏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自2020年起(qǐ),固原市启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kuàngshān)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盘活土地资源、生态修复和发展特色农业等举措,让生态颜值(yánzhí)成功转化成(zhuǎnhuàchéng)绿色产值。”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局长(jújúzhǎng)魏廷峰介绍,固原先后实施10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涵盖18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面积为1.44万亩。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也(yě)让固原的城乡周边面貌焕然一新。
西吉月亮山(yuèliàngshān):汩汩清流绿满山
夏日午后(wǔhòu),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新营乡月亮山南麓,山谷(shāngǔ)草甸下的地下水顺着一个个小泉眼满溢而出,化为(huàwèi)涓涓细流,再逐渐汇聚成清澈见底的溪流,从山谷一路向南汩汩而下,最终蜿蜒成形似葫芦(húlú)的葫芦河。
葫芦河从西吉出发,流经甘肃省静宁县、庄浪县(zhuānglàngxiàn)、秦安县,直到天水市石佛镇南注入渭河,成为黄河的(de)一部分。
月亮山有西吉“水塔”之称,是西吉唯一的(de)水源供给地。除了葫芦河,它还是清水河和祖厉河的发源地。20世纪(shìjì)80年代,月亮山区域因为过度放牧和无序开垦(kāikěn),致使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èhuà),最终导致3条河流断流。
41岁的新营乡洞子沟村党支部书记苟智科至今记得,儿时看到的月亮山是大片寸草不生的荒坡地(dì)。“因为河水经常断流,那时我们(wǒmen)种粮食只能选背阴地,向阳地最多种点杂粮(záliáng)。”苟智科说(shuō),当时一村一口井根本不够用,很多村民都在自家打窖蓄水。
这些年,葫芦河和祖厉河再无(wú)断流(duànliú),周边村镇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
驱车(qūchē)沿蜿蜒山路一路上(yīlùshàng)行,目之所及的云杉、油松、山杏等乔木郁郁葱葱。山腰处停着一辆水车,一名工人正提着水管浇水(jiāoshuǐ)。绿化工程负责人柯万林带着十来名工人查看着今年春季新种树木的存活情况。
马华忠是马建乡大坪村村民,春季在月亮山植树,一天(yītiān)(tiān)的工资150元。因为上半年(shàngbànnián)月亮山上雨水少,他和其他村民一个月能干二十七八天,可以挣4000元到5000元。春季植树结束后,他随柯万林不定期到月亮山,一方面看今年种下(zhòngxià)的树木生长情况,另一方面做些林间(línjiān)管护工作。
“这(zhè)几年山上环境好了,补苗不再像以前那么勤了。”柯万林说,随着种植方式的(de)改良、管护技术的提升和村民观念(guānniàn)的转变,月亮山上树木的成活率越来越高。
自六盘山“山水工程”项目启动后,西吉县针对月亮山西部祖厉河源头(yuántóu)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gōngnéng)不足、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的现状,采用补植改造、抚育管护等措施,对新营乡、红耀乡、田坪乡、震湖(zhènhú)乡4个乡和月亮山林场7893.6亩的低效水源涵养林进行修复提升(tíshēng),计划栽植云杉、油松、旱柳等各类苗木33.16万株(wànzhū),力争(lìzhēng)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截至(jiézhì)目前,西吉已完成月亮山西部祖厉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工程量(gōngchéngliàng)的84%,栽植各类苗木27.8万多株,完成投资1500万元。
彭阳高建堡(gāojiànbǎo):活水上山绿意浓
6月21日(rì),夏至节气的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天高云淡。王洼镇王洼村高建堡山坡上的樱桃树喝(hē)饱了水(shuǐ),枝叶又绿了几分。野山杏枝干上,新嫁接的红梅杏枝条冒出的绿芽,感受着浓浓夏意。
引入社会资本后,持续两年(liǎngnián)多的捕害、补植、嫁接等一系列改造提升举措,终于让(ràng)高建堡这片低效山杏林改头换面,重焕生机。
当地移民(yímín)搬迁前,这片(zhèpiàn)土地(tǔdì)一直种植油松、刺槐、山桃、山杏等,但多年的鼠害、虫害猖獗,致使这片林区的树木枯死、退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山坡上那些濒死的山杏树,树枝上长的尖刺就是很明显的退化症状。”彭阳县“山水工程”项目专班负责人袁国良说(shuō),移民迁出后,彭阳通过腾退土地将这片林区划归国有(guóyǒu)林场(línchǎng)管理,总面积为2803.65亩(mǔ)的蒲河支流安家阳洼沟源头水土保持林改造提升项目于(yú)2023年3月立项批复,并作为六盘山“山水工程”的一部分进行招商引资,引入第三方栽植更具经济价值的树种盘活林地。
作为被引入的社会资本企业(qǐyè),宁夏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着手对这片林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这里的坡地大多陡峭(dǒuqiào),我们用3个月置换腾挪平地整地,形成大片平地。”该(gāi)公司负责人王垚告诉记者,自去年4月至今,企业在此(cǐ)先后(xiānhòu)种植1200多亩樱桃、酸枣和红梅杏,并计划在今年秋后再补栽8万株酸枣树。
目前,樱桃树大多都已成活,预计2026年挂果,2028年达到(dào)(dádào)(dào)盛果期。王垚说,考虑到彭阳县的(de)气候、土壤条件,企业选择了(le)7月下旬上市的晚熟樱桃,可以和陕西、甘肃、山东等地的樱桃打个时间差。预计每亩产(mǔchǎn)樱桃2000斤到4000斤,按照每斤10元至30元不等的售价,再结合各种因素,届时这片樱桃林的亩产值可达2万元至12万元不等。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则通过配套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和打开防火道路,助力企业安心发展。袁国良介绍,目前项目区已新建(xīnjiàn)了全长11.8公里的林区(línqū)防火通道,并在(zài)田间配套了高效节水灌溉管网系统,有效解决新树种灌溉问题(wèntí),“这个项目有望(yǒuwàng)为黄土高原林改、林下经济、林业生态效益向林业生态经济效益转变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两年过去,六盘山“山水工程(gōngchéng)”项目稳扎稳打的生态(shēngtài)修复成效,正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景重现。越来越多的山区(shānqū)群众守护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用另一种生活方式续写祖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崭新故事(gùshì)。(记者 张唯 赵磊)
更(gèng)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yāngguǎngwǎng)”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xīnwénxiànsuǒ),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běn)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shòuquán)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原标题:疗愈(liáoyù)山水 再造山河
——宁夏实施六盘山“山水工程”修补生态伤疤纪实(jìshí)
云雾缭绕(liáorào)的六盘山(图片由固原市委宣传部提供)
绿阴(lǜyīn)幽草胜花时,一晴方觉夏已深。
盛夏时节(shíjié),六盘山的山间、河畔、田园、村落,举目皆是诗。
而今的满目美景,宁夏六盘山“山水(shānshuǐ)工程”项目功不可没。2023年6月,涵盖林草生态修复、河流湿地生态恢复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田整治(zhěngzhì)、矿山生态修复和生态安全与保护修复监测6大类工程的103个子项目的“山水工程”开始实施,项目争取到中央项目补助资金20亿元。两年来,“山水工程”一步步疗愈山水,修补这片土地(tǔdì)的生态“疤痕(bāhén)”。截至目前(mùqián),已(yǐ)实现(shíxiàn)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56万亩,完成(wánchéng)营造林10.62万亩,实现治理退化草地修复面积2.74万亩。
2024年11月,宁夏固原市入选“自然城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shūróng)的(de)城市。各县(区)依托项目实施,结合山林权改革,通过林草生态修复治理,探索“以地换林”新路径,推广“以林养林”新模式,蹚出“山林+增绿护绿”“山林+庭院经济(tíngyuànjīngjì)”等“山林+”改革新路子(xīnlùzi),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资产和财富(cáifù)转化。
隆德北象山:山清水秀迎客(yíngkè)来
6月(yuè)22日一大早,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居民(jūmín)李恒一路慢跑行至北象山(xiàngshān)。“北象山比以前绿多了,除了像我这样跑步的,还有一些专门来这里看风景的游客。”
位于隆德县城(chéng)北侧的(de)北象山,正呈现出一年中最蓬勃的模样。板蓝根谢了黄花,进入(jìnrù)6月的果期,丛丛绿叶摇曳。一簇簇迎来盛放期的紫花苜蓿点缀于满山青绿中,煞是好看。
“北(běi)象山属于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de)乱采滥挖,让北象山遍地矿坑,不仅(bùjǐn)当地地貌破碎不堪,植被也遭到严重破坏(yánzhòngpòhuài)。”隆德县城关镇隆泉社区居委会(jūwěihuì)主任王亚辉坦言,彼时支离破碎的北象山不仅是隆德县作为园林县城的一块“伤疤”,也是每个隆德人心中不可言说的痛。
2021年,宁夏编制印发《贺兰山、六盘山、罗山(luóshān)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0—2025年)》。北象山(xiàngshān)历史遗留废弃(fèiqì)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在被列入专项的同时,也(yě)成为六盘山“山水工程”的一个子项目。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支持下,隆德于2023年6月(yuè)起对该区域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矿山生态修复的(de)过程,就是以科学的方法让失去生态价值的废弃矿山重新恢复生态功能,由外至内让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价值优势的过程。”隆德县自然资源局(jú)项目办主任薛新乐介绍,通过挖高(wāgāo)填低(tiándī)、修建挡土墙和(hé)排水渠,运用“挂网(guàwǎng)喷播植生(zhíshēng)+密植坡面+补植补栽”技术,消除矿区内的遗留采坑和不稳定边坡造成的安全隐患,密植紫穗槐191万株、补植补栽苗木22万余株、新建柳谷坊71座,实现生态修复面积4242.45亩。
北象山脚下的(de)(de)花田云海(yúnhǎi)民宿,见证了北象山“伤口的疗愈”的过程。2009年,姜保(jiāngbǎo)(jiāngbǎo)来到隆德做苗木生意。那时的北象山留给他的印象是“山光秃秃的,附近的沟渠也(yě)总是干涸的”。这两年,随着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推进北象山慢慢复绿,游客也渐渐多起来,姜保便尝试开餐厅、建民宿。姜保介绍,他的花田云海民宿有30间房,到了七八月至少得提前15天预订。
针对(zhēnduì)北象山历史遗留废弃(fèiqì)矿山的“靶向治疗”,让如今的北象山呈现出“乔灌融合、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自然景观,实现了从(cóng)“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绿色转变(zhuǎnbiàn)。2024年底,北象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宁夏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自2020年起(qǐ),固原市启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kuàngshān)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盘活土地资源、生态修复和发展特色农业等举措,让生态颜值(yánzhí)成功转化成(zhuǎnhuàchéng)绿色产值。”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局长(jújúzhǎng)魏廷峰介绍,固原先后实施10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涵盖18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面积为1.44万亩。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也(yě)让固原的城乡周边面貌焕然一新。
西吉月亮山(yuèliàngshān):汩汩清流绿满山
夏日午后(wǔhòu),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新营乡月亮山南麓,山谷(shāngǔ)草甸下的地下水顺着一个个小泉眼满溢而出,化为(huàwèi)涓涓细流,再逐渐汇聚成清澈见底的溪流,从山谷一路向南汩汩而下,最终蜿蜒成形似葫芦(húlú)的葫芦河。
葫芦河从西吉出发,流经甘肃省静宁县、庄浪县(zhuānglàngxiàn)、秦安县,直到天水市石佛镇南注入渭河,成为黄河的(de)一部分。
月亮山有西吉“水塔”之称,是西吉唯一的(de)水源供给地。除了葫芦河,它还是清水河和祖厉河的发源地。20世纪(shìjì)80年代,月亮山区域因为过度放牧和无序开垦(kāikěn),致使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èhuà),最终导致3条河流断流。
41岁的新营乡洞子沟村党支部书记苟智科至今记得,儿时看到的月亮山是大片寸草不生的荒坡地(dì)。“因为河水经常断流,那时我们(wǒmen)种粮食只能选背阴地,向阳地最多种点杂粮(záliáng)。”苟智科说(shuō),当时一村一口井根本不够用,很多村民都在自家打窖蓄水。
这些年,葫芦河和祖厉河再无(wú)断流(duànliú),周边村镇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
驱车(qūchē)沿蜿蜒山路一路上(yīlùshàng)行,目之所及的云杉、油松、山杏等乔木郁郁葱葱。山腰处停着一辆水车,一名工人正提着水管浇水(jiāoshuǐ)。绿化工程负责人柯万林带着十来名工人查看着今年春季新种树木的存活情况。
马华忠是马建乡大坪村村民,春季在月亮山植树,一天(yītiān)(tiān)的工资150元。因为上半年(shàngbànnián)月亮山上雨水少,他和其他村民一个月能干二十七八天,可以挣4000元到5000元。春季植树结束后,他随柯万林不定期到月亮山,一方面看今年种下(zhòngxià)的树木生长情况,另一方面做些林间(línjiān)管护工作。
“这(zhè)几年山上环境好了,补苗不再像以前那么勤了。”柯万林说,随着种植方式的(de)改良、管护技术的提升和村民观念(guānniàn)的转变,月亮山上树木的成活率越来越高。
自六盘山“山水工程”项目启动后,西吉县针对月亮山西部祖厉河源头(yuántóu)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gōngnéng)不足、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的现状,采用补植改造、抚育管护等措施,对新营乡、红耀乡、田坪乡、震湖(zhènhú)乡4个乡和月亮山林场7893.6亩的低效水源涵养林进行修复提升(tíshēng),计划栽植云杉、油松、旱柳等各类苗木33.16万株(wànzhū),力争(lìzhēng)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截至(jiézhì)目前,西吉已完成月亮山西部祖厉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工程量(gōngchéngliàng)的84%,栽植各类苗木27.8万多株,完成投资1500万元。
彭阳高建堡(gāojiànbǎo):活水上山绿意浓
6月21日(rì),夏至节气的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天高云淡。王洼镇王洼村高建堡山坡上的樱桃树喝(hē)饱了水(shuǐ),枝叶又绿了几分。野山杏枝干上,新嫁接的红梅杏枝条冒出的绿芽,感受着浓浓夏意。
引入社会资本后,持续两年(liǎngnián)多的捕害、补植、嫁接等一系列改造提升举措,终于让(ràng)高建堡这片低效山杏林改头换面,重焕生机。
当地移民(yímín)搬迁前,这片(zhèpiàn)土地(tǔdì)一直种植油松、刺槐、山桃、山杏等,但多年的鼠害、虫害猖獗,致使这片林区的树木枯死、退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山坡上那些濒死的山杏树,树枝上长的尖刺就是很明显的退化症状。”彭阳县“山水工程”项目专班负责人袁国良说(shuō),移民迁出后,彭阳通过腾退土地将这片林区划归国有(guóyǒu)林场(línchǎng)管理,总面积为2803.65亩(mǔ)的蒲河支流安家阳洼沟源头水土保持林改造提升项目于(yú)2023年3月立项批复,并作为六盘山“山水工程”的一部分进行招商引资,引入第三方栽植更具经济价值的树种盘活林地。
作为被引入的社会资本企业(qǐyè),宁夏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着手对这片林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这里的坡地大多陡峭(dǒuqiào),我们用3个月置换腾挪平地整地,形成大片平地。”该(gāi)公司负责人王垚告诉记者,自去年4月至今,企业在此(cǐ)先后(xiānhòu)种植1200多亩樱桃、酸枣和红梅杏,并计划在今年秋后再补栽8万株酸枣树。
目前,樱桃树大多都已成活,预计2026年挂果,2028年达到(dào)(dádào)(dào)盛果期。王垚说,考虑到彭阳县的(de)气候、土壤条件,企业选择了(le)7月下旬上市的晚熟樱桃,可以和陕西、甘肃、山东等地的樱桃打个时间差。预计每亩产(mǔchǎn)樱桃2000斤到4000斤,按照每斤10元至30元不等的售价,再结合各种因素,届时这片樱桃林的亩产值可达2万元至12万元不等。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则通过配套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和打开防火道路,助力企业安心发展。袁国良介绍,目前项目区已新建(xīnjiàn)了全长11.8公里的林区(línqū)防火通道,并在(zài)田间配套了高效节水灌溉管网系统,有效解决新树种灌溉问题(wèntí),“这个项目有望(yǒuwàng)为黄土高原林改、林下经济、林业生态效益向林业生态经济效益转变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两年过去,六盘山“山水工程(gōngchéng)”项目稳扎稳打的生态(shēngtài)修复成效,正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景重现。越来越多的山区(shānqū)群众守护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用另一种生活方式续写祖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崭新故事(gùshì)。(记者 张唯 赵磊)
更(gèng)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yāngguǎngwǎng)”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xīnwénxiànsuǒ),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běn)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shòuquán)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